一些古幣“發燒友”,尋寶對象不一定是遠自戰國時代,因為晚清光緒年間同樣遺落金銀幣珍罕品,價值不菲,存世量亦少。
若要?求我國最早金銀幣,難度極高,機會渺茫。像楚國印子金(扁平有銘文金版),雖然是最早期金幣之一,含金量亦高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但坊間這類“郢爰”(金上印記)及“陳爰”(鑄于陳地),幾已絕跡;偶見者幾乎皆屬?品或近仿品。
至于秦代銀幣(包括銀貝與銀布幣),筆者也只有于博物院見過。反而清末光緒金銀幣,雖如鳳毛麟角,仍見坊間有極少量流傳。例如附圖蟠龍錢幣,乃一八九八年至一八九九年間浙江省鑄造之光緒元寶,庫平七錢貳分,不但珍稀,更難得有上佳品相;通常邊緣和英文字四周均易氧化變色。庫平七錢貳分比較庫平三錢六分和庫平一錢四分四?者少。故一枚品相上佳者,動輒值數十萬港元。
?藏清代金銀幣,尤其是銀幣,以官鑄和品相好的較保值。不過,要慎防誤購偽造品;像陜西光緒銀幣,知名度高,面值較高的三種(五分以上者),甚多?品,均刻意摹仿,錢文拘謹呆滯,龍圖了無神韻,呆板造作;仿品行刀艱澀僵硬,甚至呈斷續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