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市場終于度過了傳統的歇夏期,回顧這一個夏天,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不景氣。郵市、紙幣、卡市依然籠罩在暴跌的陰影下,沒有太大的起色,但據了解,紀念幣板塊沒有隨大流,就好像一匹“黑馬”,率先跑了出來。這個歇夏期紀念幣的人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咨詢的人很多,轉戰紀念幣的隊伍也在快速增長。
怎樣“駕馭”黑馬
投資者常把市場中長期被冷落、價格低、成交特別稀疏,之后卻出人意料地走出大幅上揚行情的品種,稱之為黑馬。在1997年之前,流通紀念硬幣走在了風口浪尖之上,被市場炒得沸沸揚揚,紀念硬幣也達到了巔峰時期,但眾所周知,被炒高的東西免不了會走上“過山車”行情,當行情達到巔峰,垂直式下滑便紛至沓來,所以1997年時出現了崩盤,紀念硬幣價格大幅下跌。多少年過去了,如今,硬幣的價格又開始回升,并且在持續走高,所以說,紀念幣在這個歇夏期走出了“黑馬”行情。
找黑馬、騎黑馬是很多投資者夢寐以求的事。其實,找黑馬并不是件很難的事情,關鍵是能不能騎上它,能不能騎住它。“黑馬”有兩大特點,一是黑得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敢想象它會漲,即使它大幅上漲了也不敢追,不敢碰。“黑馬”的另一個特征就是:一旦上漲就速度快,耐力持久,幅度大,震蕩劇烈。
“黑馬”在未大漲前
價格低,這是主力莊家建倉的第一個因素,只有價格低才能讓主力莊家實現低成本收集的有利條件,有利于今后大幅拉高出貨,從而可以實現價格翻幾番的目標。一枚紀念建行成立40周年的流通紀念硬幣,在1988年剛發行之時面值僅一元,即使到了1997年紀念硬幣的巔峰時期也不過上漲到100元左右,可是如今,一枚全新品相的市場價就已經達到3000元。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盡管不是所有的紀念幣都有如此高的升值幅度,但翻幾番的大有“幣”在。
流通量盡量小,這是黑馬的第二個因素。因為只要流通量小,才能便于主力莊家收集一定數量籌碼后控盤,而且莊家在出貨時也不致于幾個月出不了貨。如果流通量大,要控盤就需要龐大的資金,難以控制,所以量大的幣種很難成為黑馬。許多早期發行的面值1元的硬幣,因為發行量大,即使到了如今在市場中的流通量一樣大,就如國慶40周年、國際和平年、建黨70周年等硬幣,目前市值也不過10元左右,所以即使如今整體的紀念幣是一匹“黑馬”,但是在紀念幣中,并不是所有紀念硬幣都可以成為“黑馬”品種。
長期備受市場冷落,是成為黑馬的第三個因素。“黑馬”品種在表現大漲行情之前,一般在市場上備受冷落,很少有人問津、成交稀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賀歲羊”和“建行”紀念幣,在莊家炒作前,絕對不會有人認為它們會有如此好的表現,結果價格卻一舉躍上數千元。
主力莊家,“黑馬”的大導演
在上面的敘述中,筆者一直提到“主力莊家”一詞,因為在“黑馬”行情中,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決定著那些被冠以“垃圾”的幣種,能否成為“黑馬”的命運。主力莊家是“死馬”變成“黑馬”的大導演,可以說,必須有大主力莊家介入才能創造出“黑馬”的明天。判斷何種幣種有主力莊家介入,是“駕馭”黑馬至關重要的一環。“主力莊家”是一群神秘莫測的“大鱷”,眾多的人都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在“大鱷”的嘴下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