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系列金銀幣有哪些收藏價值?有哪些紀念意義?
隨著淡季的來臨,市場行情比較平,比較常見的新品均沒有太大的變化。縱觀今年,文化題材幣居多,如:普陀山、青銅器,以及黃山建筑群,都蘊含著我國千百年的文化底蘊。縱觀我國30年來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史不難發現,文化的認知度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拿湖北特色的武當山古建筑群金銀幣來說,盡管當代收藏大家葛祖康先生都贊美這個系列幣的題材和工藝,但市場上集幣的人說的最多的卻是“虧了”,對于投機者來說的確是虧了,因為,投機者永遠感受不到幣上所反映武當山的奇特建筑群與文化內涵,無法去靜心體會我們國家的宗教文明。收藏大家們之所以能在金銀幣尋求到巨額財富,我們相信這與他們的欣賞眼光和喜好是分不開的。
青銅器第二組金銀幣,上面的每一種圖案,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文化元素。就拿5盎司金幣的“鼎”來說,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司母戊鼎”,但說起這個“司母辛方鼎”了,估計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所以,集藏金銀幣,永遠離不開“理性投資”、“快樂集藏”這一主題。
青銅器系列屬于文化系列題材,每一枚金銀幣所反映的都是我國古代璀璨的文明。如“鼎”,從開始的炊具,到后來的禮器,再到后來成為王朝權力的象征,這每一個過程都是與我們的文化分不開的,甚至還影響了我們現代文明的某些部分,“鼎”也鑄就了我們祖先輝煌的篇章。認識青銅器,不能僅限于青銅器系列金銀幣幣面上的幾種類別。
在我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發行過程中,青銅器系列金銀幣一直都很成功,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我國發行的多個系列在目前的市場價格都很高,但是這個現狀經歷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