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金銀幣背后由來的故事,你知道嗎?
6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將發行一套紀念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此套紀念幣共3枚,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包括1金2銀,這套紀念幣的發行再次讓世人的目光聚焦到新疆的發展,聚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從此揭開了人們再次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的了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于1954年10月7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和第六軍的大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的全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的大部組編而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建設兵團”、“兵團”;或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現存的最后一個生產建設兵團,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前身是湘贛蘇區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1944年10月組成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北返,中原突圍,于1946年秋返回延安,與獨立四旅組成第二縱隊(后獨立六旅歸二縱隊建制),次年3月西渡黃河。19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6月,歸一野一兵團建制,出色地完成了自衛反擊、解放大西北、進軍新疆和西藏阿里的光榮任務,1946年11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縱隊,后改稱第六軍,由新四旅和教導旅組成。新四旅前身是1927年黃麻起義組建的光山獨立團發展的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后與一方面軍的三十九團合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一團,參加過"百團大戰"。
教導旅的前身是中央蘇區紅軍的一部,參加了創建和保衛中央蘇區諸戰役和長征,還有一部分是陜北紅軍和紅二十五軍,后編入八路軍一一五師,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開辟根據地的斗爭。后一二九師七七一團等3個團赴延安組成新四旅,晉察冀、冀魯豫的勁旅到邊區,組成教導旅,第六軍先后參加了保衛延安等重大戰役,解放西安,攻克蘭州。1949年11月由二兵團轉隸一兵團建制,由王震司令員、徐立清政治委員率領進軍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部起義部隊于1949年12月7日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新疆三區革命民族軍于1949年12月20日正式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一兵團從二、六軍中抽調大批優秀政工干部到二十二兵團和五軍的軍、師、團中,建立起各級黨委會和政治工作機構及制度,加強了二十二兵團和五軍黨的工作和部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