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金銀幣第1組各具特色,未來收藏價值值得期待
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幣第(1)組于1981年發行,共四枚,均為金幣,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青銅器象尊、犀尊、錯金豹、雙翼神獸的圖案就被鑄刻到了金幣上。其中兩枚為1/4盎司金幣,面值200元,成色91.60%;一枚1盎司金幣,面值800元,成色同為91.60%;一枚1/2盎司金幣,面值400元;發行量均為1000枚,這組金幣其正面圖案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金光熠熠國徽照耀的下面堆放著“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1981”燙金字體,整個正面圖案看起來光彩奪目、流光溢彩;金幣的背面,其圖案則完全不同,各具特色。
1/4盎司青銅器紀念幣背面圖案為錯金豹和神獸,錯金豹造型為河北省滿城漢墓出土,距今年代久遠。從該枚幣背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副悠然自得、張嘴裂牙卻毫無半點怒意的豹子形象,似乎在不少觀賞者看來這只豹子的圖案實在滑稽,在黃金的映襯下它全身充滿福氣與喜氣,其頭顱的上方刊有“公元前2世紀”字樣,雙腳“踩著”200元。“神獸”為青銅鎮器,1976年出土于河北平山縣中山國古城遺址,屬戰國時期的青銅制品(幣面介紹“公元前4世紀”),通高23.9厘米、長40.1厘米。幣面上的“神獸”舌上伸,雙睛前凸,前胸寬闊,圓頸直豎,臀部渾圓,利齒交錯,足如鋼鉤,兩肋生翼,額中有一角后彎,后尾斜垂呈花鞭狀。
1盎司青銅器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象尊,象尊上方環繞著一圈“公元前15——前11世紀”字樣,象尊下方刊有該枚紀念幣的面額值。近看上去這頭大象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威猛,它耷拉著腦袋凝望著遠方,它長長的象鼻絲毫沒有伸展開來一副禮貌的樣子臉上寫滿“歡迎”的標語。仔細觀看象尊圖案,它的周身鑲滿各式各樣的條紋,愈發襯托它的尊貴。 1/2盎司青銅器紀念幣背面圖案為犀尊,犀尊圖像之上標明了該枚紀念的初始年代: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犀牛角下則是刊印了其面額值。圖案上的犀牛高高豎起了犀牛角,整個犀牛頭怒視天空發出了一陣低鳴,犀牛的整個牙齒都牢牢地咬合在一起不留一絲縫隙,它雙眉緊鎖冷靜地分析著面前的情況以便確定是否作出攻擊的動作。該枚金幣刻畫的犀牛圖案雖只是靜態的畫面,但它留給人們的遐想遠非如此。
1981年發行的該套紀念幣以青銅器出土文物為原型,將動物圖案生動形象地刻畫在金幣之上保留了當時代的青銅器藝術,透過這些金幣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得到沉睡的東方巨龍正張牙舞爪地雄視著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