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值不值錢,有沒有收藏的價值?
說起和田玉,很多市民首先想到的是和田白玉。其實,和田玉中還有一種更為珍稀的玉種——— 和田黃玉。和田黃玉是一種呈綠黃色、米黃色的軟玉,通常帶有綠色調,其中以蜜蠟黃、栗色黃為上品,黃色越濃則越珍貴。其珍貴性絲毫不亞于和田白玉。“世人都曉羊脂好,豈知黃玉更難找。”在玉器收藏界流傳著這么一句俗語。昨日,導報記者走訪了廈門幾家玉器店,卻鮮見和田黃玉的身影。明發商業廣場蒔蘭齋主人李天保雖然向導報記者展示了幾件和田黃玉,但同時強調這是“非賣品”。
“和田黃玉本身原料就少,即使有收藏到,也很少有人會拿出來交易。”經營和田玉多年的李天保告訴導報記者。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丁建南也表示,和田黃玉因為稀少性和珍貴性,在廈門不可能出現專題收藏,只是有些藏家偶爾會有三兩件,保有量不會太多。
“從市場表現看,和田黃玉的升值速度可以說是和田白玉的兩倍。”在丁建南看來,如果碰上了真正的和田黃玉,那肯定是值得收藏的東西。
中華黃玉一年漲7倍
就在和田黃玉風光無限的同時,近來一種名為“中華黃玉”的玉種也傳出身價暴漲的消息。
有媒體報道,河南省鎮平縣的黃玉在不經意間也出現了瘋狂苗頭。一塊質地中上、只有玉米(2134,-6.00,-0.28%)粒般大小的黃玉賣到800元,而年初這種玉類似規格的只賣100元,不到一年時間漲價7倍。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看好開采中華黃玉的投資前景,已有房地產資金開始搶占礦山資源。
據廈門收藏人士介紹,與價格是黃金的幾十至幾百倍的和田黃玉相比,中華黃玉結構和色澤與其有很多近似之處,比如其的“蘿卜絲”紋理結構,很漂亮,而且中華黃玉的量非常少,國內僅在湖北等地區有所發現。雖說玉石無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中華黃玉這些特質使其價格具備了被爆炒的條件。
不過中華黃玉的收藏價值與和田黃玉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據李天保介紹,和田黃玉最大的特色是帶油脂光澤,而其他地方的“黃玉”是帶蠟光澤。而且和田黃玉的結構密度比較好,其他地方的黃玉,其質地顯然沒有這么緊湊。
黃玉比白玉更走俏
“黃玉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它非同尋常的美麗顏色。”廈門收藏人士告訴導報記者:中國人以黃為貴,黃玉也就成為玉中之貴者。從宋代開始,黃玉一直被皇家壟斷,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把黃玉稱為黃帝玉,使對黃玉的尊崇達到了巔峰。
黃玉作為一種極為珍貴的軟玉品種,近年來身價節節看漲。據了解,2009年,市場上黃玉的價格上漲了三至六成,一些業內人士已經將黃玉列為未來軟玉收藏潛力第一位,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目前,在各大古玩市場中,白玉的數量都是黃玉的5至10倍。僅就質地等級而言,黃玉的“栗子黃”與普通的和田籽玉基本類同,但價格卻是和田籽玉的兩倍。
黃玉的收藏價值從拍市上就可見一斑。在中國嘉德2010年春拍上,一件清中期的黃玉留皮龍鳳帶鉤估價僅2-3萬元,最后竟然以21.2萬元成交,比估價高了近10倍。同樣在今年的北京翰海春拍中,一款清乾隆黃玉御制“天下為本”仿漢出廓璧拍得1456萬元,創下黃玉價格之最。
并非所有黃玉都值錢
專家提醒,并非所有的黃色軟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黃玉的評估從三方面可以看個大概:
一是顏色。雖沒有量化標準,但觀感上還是可以從色調與飽和度進行衡量。色調要求黃色純正,少雜色,黃玉摻雜、疊加其他顏色會使黃色偏色,影響觀感,進而影響價值。另外就是好的黃玉飽和度要高。
二是玉質。要求質地溫潤,少綹裂。
三是工藝。一塊好的黃玉,色調明快、色彩艷麗,又有玉石的溫潤,加上好的工藝,會給人以多重的美感,因此極具收藏價值。